华盛顿财政大厅门口装饰性的柱子
恰恰因为柱子的实用性消失之后,装饰用柱子即使看起来与古希腊/罗马的柱子别无二致,但是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也导致巨大的差别。
现代的制作方法是会通过一个塑料的模具,在模具中央固定钢筋,并倒入水泥,在水泥成型再解除模具,希腊柱的大部分制作步骤就到此完成;
之后可以通过打磨或者上色去赋予柱子的不同颜色和质地,譬如大理石或者花岗岩,这更取决于油漆工艺的应用。
现代装饰柱浇筑的过程 (来源网络)
在此中,模具虽然决定了最终柱子的款式,大小和形状;但是模具或者柱子的制作方式,并不会体现在柱子的身上。这与千年前的希腊古柱子不同,至今我们仍能在其柱身上找到当初雕刻的痕迹,甚至我们能从中推断希腊人雕刻用的器具的大小与款式。
但在现代的景观中,柱子不单失去了其功能性,而且其所被制作的母体也被抹除。
在中国,能找到希腊柱的地方大多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里,而他们绝大部分的主人,也不大知晓他们家门口柱子原型的历史,而精良的工艺不单止使柱子的材质真假莫辨,而且也难以想象其制作出来的方式。
东莞某官员的住宅,仿中式的外墙设计混合仿西式的门窗结构下的大门伫立着两根传统罗马柱。
使人感觉到错乱的地方在于:高大而精雕细琢的石柱,曾经是一种具有强烈权力特征的建筑语句;而现在人们可以从网络购买廉价模具,通过浇铸水泥,添加外层涂料便可实现假以乱真的大理石柱,而最终的成果:柱子——甚至不会体现出模具的存在。
这种物理上如母子般亲密,
与生产结果,
对比之下所带来的强烈的断裂感,驱使我决定通过手工打磨,镀漆和浇铸等工序去重新加工的塑料模具,赋予这种廉价模具超越所浇铸柱子所能具备的质感。
这好比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
肃穆的石柱是体现权力的建筑部件,而廉价的模具则是当下批量生产柱子的工具,
那么去过度修饰一个“大批量用于修饰权力的外壳”的这种行为,
则是一种自我赋权的荒诞。
我在想荒诞的效用,或许是在于能使人暂时逃离固有的生成结构;
重新凝视自古柱子作为单纯一个建筑部件,到现代变成体现象征的形成过程。
而之所以尝试拆解现有的生产过程,
是因为试图解构这个生产背后/导致的那个固有的,断裂的社会景观。